因受疫情影响,2020年“陈一丹奖教奖学金”没有举行盛大的颁奖典礼,改为线上公布获奖名单。
她先后获湖北省第一届移动教学大赛三等奖、武汉学院第六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,课程《数据新闻可视化》获2019年湖北高校课程共享联盟“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”称号。
她深入研究大学英语“人文性”和“工具性”的有效途径,充分发挥网络优势,探索在“互联网+”教育背景下英语混合式学习方法。
她积极开展实验教学,借助互利合作平台,与企业骨干共同构建课程教学体系,实现校企人员双身份、课程建设双骨干、教学与实践双向融合新模式。
2019年12月到2020年6月期间,她开展了两期《高级英语》(2)公开慕课,不仅成为全国英语专业首创,服务了全国几十所高校近两万名师生,还组建线上交流群,解答教学疑问,和全国的同行沟通交流。
疫情期间,教学有方;身困山区,心系课堂;手写教案,保质保量;致力于应用型大学“成果导向型”英语教学改革,研究与实践并进,老师与学生共赢。荣获2020年度湖北省“师德先进个人”荣誉称号。
她积极开展课程教学改革,将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先后带入课堂,让学生可以干中学、学中干,激发了其自主学习的热情,培养了学生创新、创业能力及团队协调配合能力。
由她主导的《规范偏离视角下企业社会责任群体行为演化及其管理研究》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。
2020年初,新冠疫情暴发之时,身为医生的丈夫不幸被感染住院,她克服困难,利用慕课平台和QQ群为2018级学生直播授课,“停课不停教”的抗疫事迹被多家媒体报道。
寻艺术于历史,赋传统以新生。他们将荆楚文化融入课堂,延续千年传承;他们让民间艺术再发新芽,服务地方经济。以教育为桥梁,传统与创新终将携手同行。
管理学生工作,实现安全零隐患;建设学生发展咨询服务站,开创服务新局面;成立思政工作室,提升辅导员工作技能。她是学工队伍的知心姐姐,带领团队一起努力一起飞。
他是科研服务者,指导申报科研项目两百余项。他也是科研探路者,主持完成省级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一项。克难奋进,不改军人本色;服务大局,激发创新活力。
她忠于职守,勤恳奉献,聚焦学校中心工作,提高管理效率,提升服务质量。梳理整合资产采购档案,推进财务资产制度建设,完成会计制度转换平稳过渡。
她是“星星之火”党员先锋队的负责人,带领学生志愿者走出校园,服务社会,被评为“2019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”。参加社区抗疫志愿服务队,言传身教,带动学生参与疫情防控。
她创造性开展工作,推动人事管理制度改革,积极参与科研项目,发表岗位相关论文,获得一级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。她把个人成长融入学校发展大局,实现了工作与学习双丰收。
平均成绩排名年级第一,他是一名名副其实的学生科研达人,不仅在各类省市级科普比赛中频频获奖,更有科研论文在学报发表。
优秀学生奖
她是学习排头兵,成绩名列班级前茅;她是活动小能手,擅长各类文体活动;她更是一名青年志愿者,疫情期间主动参与志愿服务,用行动诠释了00后的责任与担当。
班长、队长、朋辈导师……,他扮演多个角色,每一个都很出色。他是班级的带头人,老师的小帮手、团队的主心骨。
运动场上,她是所向披靡的健将,为班级、为学院、为学校争夺荣誉;支教活动中,她是学生喜欢的“小余”老师,作为“小麦苗”志愿服务队队长,给留守儿童送去温暖。
在她身上,我们看到了优秀是一种习惯。从专科到本科,她是学校各类奖学金的“常客”,如今她又多了一个身份,学以致用的她创办了自己的公司,成了一名“创客”。
平均成绩90分以上,无疑是他的成绩单里一个亮眼的数据,但她的优秀不止于此,在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方面,她一样出类拔萃。
身残志坚,他用毅力诠释青春本色;自强不息,他用热情彰显韶华光彩。志愿活动有他的身影,社会实践留下他的脚印。他用行动践行着一名新时代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,我们有理由相信:他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!